配资招商 老年大学须少些套路、多些真诚
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,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学习、社交的重要场所,越来越受到这一群体的青睐。然而,记者近日调查发现,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老年教育这块“香饽饽”,以“办老年大学”为幌子,打着“免费体验”“名师授课”的旗号,将推销课程包装成“学习机会”,诱导老年人掏钱购买高价课程,赚取高额利润配资招商,导致一些老年人掉入消费陷阱。(见2月13日《法治日报》)
在很多人眼里,老年大学都是政府创办的公立学校,办学应该比较规范。然而,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以政府办学为主的老年大学,约占老年大学总数的70%以上,即另外30%左右的老年大学属于社会办学。虽说社会办学也是我国老年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,但其中一些却抱着强烈的盈利动机,千方百计掏空老年学生的口袋。比如,有老年人在报课后被老师推销更昂贵更“高级”的课程;有老年人花费近万元购买了老师推销的保健品,服用后身体反而出现了不适症状,想退款却被拒;有老年人在老年大学报名摄影课程后,老师不但推销高价相机,还诱导老年人贷款购买……
稍加梳理,便不难发现,这类老年大学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和坑老逻辑——即是非政府办学,打着“老年大学”的旗号、利用老年人弱点,通过免费体验、名师授课等噱头吸引老年人报名,以饥饿营销、情感绑架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课程或相关产品。也就是说,老年大学只是个外壳,其内核是坑老牟利,到头来不仅侵害了老年人的权益,还打击了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,背离了建设“学习型社会”的初衷。
无论何种性质的老年大学,都应具备相应办学能力和师资,并经过教育部门审批。但从现实看,一些民办老年大学办学质量不高,师资难以保证,如某民办老年大学的刘老师实为玉石销售公司的业务员,其“国学讲师”的资质是伪造的,教学能力更令人怀疑。一些老年大学甚至并无办学资质。种种乱象之下,老年大学急需一场系统性整治。
首先,要扩大公办老年大学规模,以“良币驱逐劣币”。一段时间以来,公办老年大学“一位难求”现象广受关注,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有需求。如果有关方面能加大投入,扩大公办老年大学规模,提升公办老年大学占比,不仅可以更好满足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,也会对一些问题老年大学产生挤出效应。
其次,要加强对民办老年大学和相关培训机构的监督和治理,包括清理没有办学资质的老年大学、依法从重处罚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老年大学等。这既需要鼓励受害者进行举报,也离不开有关方面耐心细致地明察暗访。
此外,治标之外也要治本,如完善法律法规、明确监管主体;统一规范课程内容、教师资质、收费标准;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、监督机制等。
实际上,对公办老年大学形成有益补充,为老年人学习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,民办老年大学的出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配资招商,但前提是相关的办学资质、师资水平、科学规范管理等环节都不能掉链子。期待更多老年大学在向老年人敞开大门的同时,也能少些套路、多些真诚,助力老龄事业发展,帮更多老年人圆好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”之梦。
上一篇:靠谱的股票加大杠杆 2月14日基金净值:华夏沪深300指数增强A最新净值1.871,涨0.81%
下一篇:没有了